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

111-11-18 本院邀請成功大學李教授佳玟主講「從斷頭台到白玫瑰運動:法社會學可以告訴法律人的事」

字型大小:

        李教授首先說明什麼是法社會學,並引用美國紐約大學法學教授David Garland(大衛·葛蘭)所說「懲罰之所以如此令人困擾與失望,原因在於我們一直想將深層的社會議題,轉化成專門制度下的技術性工作。」,為能更深刻地理解懲罰如何運作,便需要從社會理論的角度理解刑罰。李教授先以高度爭議的死刑點題,談到何以在重大犯罪事件,明明殺人的是犯罪者,為什麼大眾也會把憤怒針對司法體制、執政者。

       李教授說明法社會學之父涂爾幹認為懲罰是一個道德的過程,懲罰可以將集體情感的能量導向道德秩序的確認,懲罰儀式對於旁觀者具有重要的象徵價值;倘若懲罰無法順利運作,大眾的懲罰激情欠缺合理管道表達出來,可能危及社會的道德秩序。李教授舉白玫瑰運動中「純潔的小孩」被侵害引發道德憤慨為例,說明神聖事物在本質上仍是存在的,如果神聖事物受到侵害,違反集體意識的行為沒有受到懲罰,將會剝奪人們對於道德秩序的信心。

       李教授續提醒大家思考為什麼極刑一定是死刑,極刑的內容取決於個別時代的刑罰感受界線;是否要處罰,怎麼處罰,一直都在歷史變遷的脈絡裡。李教授認為死刑作為「極刑」,在當代的社會裡已經受到挑戰。

       李教授表示透過法社會學可以讓法律人體認懲罰表達與測試當代社會可容忍的感受界線;辨認死刑支持者與反對者間的共通價值,並提出對極刑的再思考,看見每種立場背後的結構與期待,突破僵局。

檔案下載

  • 李佳玟教授演講新聞稿doc
  • 發布日期:111-11-25
  • 更新日期:111-11-25
  • 發布單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文書科
回頁首